【6. 宁玛丛书 • 7. <见部7>善说显现喜宴-宁玛派大圆满教法】
序言与后记
第一讲 总序(谈锡永)
第二讲 汉译序
第一章 翻译说明
第一讲 翻译说明
第二章 论主敬礼
第一讲 论主敬礼
第三章 缘起
第一讲 缘起
第四章 第一品、轮回法与涅槃法(分五)之甲一、体性与词义(分三)
第一讲 乙一、体性
第二讲 乙二、词义
第三讲 乙三、判别
第五章 第一品、轮回法与涅槃法(分五)之甲二、轮回法(分四)
第一讲 乙一、轮回之性相
第二讲 乙二、世间乘与梵净乘(分二)
第三讲 乙三、不悟及邪悟者(分二)
第四讲 乙四、余论
第六章 第一品、轮回法与涅槃法(分五)之甲三、涅槃法(分二)
第一讲 乙一、超越世间乘之殊胜
第二讲 乙二、超越世间乘之圆满解说(分二)
第七章 第一品、轮回法与涅槃法(分五)之甲四、善说(分三)
第一讲 乙一、体性
第二讲 乙二、词义
第三讲 乙三、判别(分五)
第八章 第一品、轮回法与涅槃法(分五)之甲五、论典(分三)
第一讲 乙一、体性
第二讲 乙二、词义
第三讲 乙三、判别(分六)
第九章 第二品、二身导师自性之安立(分五)之甲一、普贤王如来
第一讲 甲一、普贤王如来
第十章 第二品、二身导师自性之安立(分五)之甲二、普贤王如来之化身金刚持
第一讲 甲二、普贤王如来之化身金刚持
第十一章 第二品、二身导师自性之安立(分五)之甲三、佛色身二相(分二)
第一讲 乙一、报身
第二讲 乙二、化身(分四)
第十二章 第二品、二身导师自性之安立(分五)之甲四、佛五身及五智
第一讲 甲四、佛五身及五智
第十三章 第二品、二身导师自性之安立(分五)之甲五、佛身与智之功德
第一讲 甲五、佛身与智之功德
第十四章 第三品、性相因乘(分九)
第一讲 引言
第十五章 第三品、性相因乘(分九)之甲一、三转法轮(分三)
第一讲 乙一、初转
第二讲 乙二、二转
第三讲 乙三、三转
第十六章 第三品、性相因乘(分九)之甲二、小乘(分四)
第一讲 乙一、毗婆沙部(分五)
第二讲 乙二、经量部
第十七章 第三品、性相因乘(分九)之甲三、大乘(分二)
第一讲 乙一、唯识宗(分三)
第二讲 乙二、中观宗(分二)
第十八章 第三品、性相因乘(分九)之甲四、大中观超越唯识
第一讲 甲四、大中观超越唯识
第十九章 第三品、性相因乘(分九)之甲五、不了义及了义之善说
第一讲 甲五、不了义及了义之善说
第二十章 第三品、性相因乘(分九)之甲六、佛种姓(分三)
第一讲 乙一、本性住种姓
第二讲 乙二、习所成种姓
第三讲 乙三、广说二种姓
第二十一章 第三品、性相因乘(分九)之甲七、大中观二谛
第一讲 甲七、大中观二谛
第二十二章 第三品、性相因乘(分九)之甲八、计量因乘之宝匙(分三)
第一讲 乙一、正法之了义及不了义
第二讲 乙二、正法之意乐及密意(分二)
第三讲 乙三、意乐与密意之差别
第二十三章 第三品、性相因乘(分九)之总括因乘(分三)
第一讲 乙一、声闻乘(分三)
第二讲 乙二、缘觉乘(分三)
第三讲 乙三、菩萨乘(分二)
第二十四章 第四品、密咒果乘(分二)
第一讲 引言
第二十五章 第四品、密咒果乘(分二)之甲一、密咒之殊胜(分十)
第一讲 乙一、以果入道
第二讲 乙二、如何以果入道
第三讲 乙三、四殊胜处
第四讲 乙四、广释意乐
第五讲 乙五、其他殊胜处(分三)
第六讲 乙六、十五殊胜处(分十五)
第七讲 乙七、佛身之殊胜
第八讲 乙八、佛语之殊胜
第九讲 乙九、佛意之殊胜
第十讲 乙十、略摄
第二十六章 第四品、密咒果乘(分二)之甲二、密咒〔不共〕乘之体性及词义(分二)
第一讲 乙一、广释(分三)
第二讲 乙二、总括果乘(分三)
第二十七章 后分
第一讲 甲一、余论
第二讲 甲二、回向颂
第三讲 甲三、论主跋
第四讲 甲四、汉译者跋